抗疫一线 党旗飘扬 | 流动的志愿者、不变的守护情!普陀这个方舱谱写同心战疫的暖心故事

 

IMG_256

“五月你好、战疫必胜,祝大家五一节快乐!”在桃浦镇连亮路方舱医院运行一个月之际,一张出院航拍图在朋友圈被转发点赞,患者们带着行囊整齐列队,大家手拿“连亮同心 靠普守护”的横幅合影留念,一旁的医护人员、工作人员纷纷为他们加油打气,这一幕画面,让人感受到“医患同心、携手战疫”的坚定信念,也折射出连亮路方舱医院这一大家庭的温暖。

IMG_257

患者出院

临时党支部凝聚合力

各方团结同心抗疫

连亮路方舱医院于4月1日启用,可容纳720人,运营保障团队由医护人员、机关和国企干部、保安保洁消杀等工勤人员及多名综合型岗位工作人员组成,约110人。

开舱伊始,在普陀区委、区政府的领导下,连亮路方舱医院建立起了临时党支部,支部书记、区国资委副书记、副主任周冰蔚坦言,“方舱工作团队有医护、有机关党员、有来自消防、国资系统等不同单位的人员,我们在党旗下共同宣誓,也提了一个口号叫‘连亮同心、靠普守护’,大家以此为工作宣言。”

IMG_258

党旗下宣誓

在疫情最前线,临时党支部负责人、方舱医院负责人通宵达旦协调工作,在他们的引领下,党组织每名党员都成了多面手,党员医护为所有工作人员把好“安全关”,培训穿脱防护服、消杀等措施,团队党员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,还“兼职”护工、保姆、清洁员、搬运工等,病患党员也在方舱报到,主动提供帮助,形成医患共同体、党群共同体。

普陀区新冠抢救专家组成员、连亮路方舱院长叶军介绍,“我们医护团队来自普陀区中心医院、德济医院和天佑医院,大家从开始的彼此陌生,到如今已经合作无间。临时党支部发挥了重要作用,不仅协调各组人员分工,还通过演练、实践、复盘,慢慢完善工作机制。”

IMG_259

紧急演练现场

5月2日,方舱党支部开展了一场紧急演练,围绕“假设病人突发情况、如何抢救并转运?”这一情况,工作团队紧密协作,从情况发现、紧急抢救到应急处置、联络转运,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详细落实,整个过程持续了半个多小时,最终患者顺利转运救治。叶军表示,“这场演练不仅帮助完善了急救流程,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也在演练中提升。事后,医疗救治专家组、医护团队、物业团队观看了演习视频录像,全程复盘,抓细节、找问题,对于优化改进担架使用、电梯运行等方面提出建议,进一步缩短了抢救和转运时间。”

如今,方舱成立了医疗救治组、综合协调组、后勤保障组、环境消杀组、治安保障组等5支队伍,在“例会+沟通平台+回应民需”机制的保障下,方舱收治工作有条不紊。

随着工作深入展开,共有22名工作人员、医护人员向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,周冰蔚表示,“在这特殊的时期和特殊的地点,希望各位入党申请人能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在抗疫第一线全心全意服务,大家一定要团结一心、同心抗疫。”

志愿团不断接棒

延续无私服务

提到连亮路方舱医院,就不得不说一支流动的志愿者队伍,这支队伍共有50余人,都是入住方舱的患者,他们来自各行各业,他们主动投入志愿服务,不仅与患者沟通顺畅,更与工作人员合作无间,有些志愿者治愈出院了,新的志愿者会主动报名顶上,目前志愿团人数依然在不断增加,他们也成了方舱内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

IMG_260

志愿者孟晓弘

普陀区中心医院医生孟晓弘是志愿团“初代”团长,自从感染新冠肺炎进入方舱医院后,便自告奋勇加入了志愿团。每天早上,孟晓弘带领志愿者帮助护士分发核酸试管,做好患者的登记和通知,并从医学专业角度为患者释疑舒压。

面对每天几十到几百名的出舱、入舱人员,原先,仅靠几位医护人员完成登记等流程需要花上几个小时。现在,志愿者会帮医护团队发放“问卷星”二维码,进行信息的登记确认,并分发出院小结、隔离通知书,协助通知患者出院,有了志愿者的助力和流程的完善,方舱运行效率大大提升。周冰蔚介绍,“目前患者平均办理入院时间已从2分钟提高到了30秒,出舱时间也从最初近1小时缩短至15分钟。”

在孟晓弘等一批具有专业背景志愿者的引领下,志愿团形成了初步的运行机制。此后,区建管委机关党员干部朱啸吟接下了志愿者团长的接力棒,并成为第二党小组组长。

IMG_261

志愿者朱啸吟

朱啸吟把志愿团分为四组,负责出入舱、物品运送、工程维修、心理疏导等工作,并不断发展新的志愿者。朱啸吟是患者与临时党支部之间的沟通桥梁,患者有什么需要都会去找他。86岁老奶奶因身体原因只能吃白馒头和炖蛋、出院学生因家人都在隔离缺乏食品物资……朱啸吟积极帮助反馈需求,临时党支部为患者化解急难问题。

得知自己符合出院条件后,朱啸吟向临时党支部提出请求:“方舱内工作刚有起色,我想继续留下来做志愿服务,支援抗疫。”党支部经研究,同意了他的请求,而他这一做就是十天。在他的带领下,志愿团得到了患者高度认可,方舱内形成了医患互动的良好关系。

IMG_262

网络维修小分队

放不下方舱的志愿者,还有易先生和严先生。方舱原有的无线网络无法满足700多位患者的需求,容易导致故障,严先生、易先生和其他专业人士组成了方舱网络小分队,对所有路由器进行调试,维修网络,保障小朋友上网课。出院当天,严先生还不放心,跑去弱电间查看网络设备运行情况,他说:“我就想再把线理理顺、插插紧,希望网络能够一直正常运行,让患者上网无忧。”易先生则在出院时选择自己留下,把10岁儿子送上了短驳车,他说:“目前,方舱内懂得修理网络的人只剩下我了,如果我也出院,万一网络再出问题,小朋友的网课就没法保障了。”正是有了他们这样的志愿者,连亮路方舱内的患者生活才变得更加舒心。

关注“老小幼”重点人群

暖心方舱传递温情

自开舱运行以来,连亮路方舱始终关注“老小幼”等人群的需求,加强各方面的关心关爱。

对有基础疾病和特殊需求的老年患者,工作人员和医护团队重点关注。在老年患者出入院时,均有志愿者帮助推轮椅、拎物品。一位造瘘患者需要造瘘袋,工作人员联系厂家协调及时采购到位。

方舱内有部分在读学生每天需要上网课,志愿者发挥专长保障网络通畅,患者们达成共识优先保障学生网课。一名高三学子因病情产生了情绪波动,方舱临时党支部及时为其送去饮料、水果等物资,并写下鼓励信,志愿者做心理疏导。

入住方舱最小的患者是一位仅4个月的宝宝,入院几天后她母亲反馈奶粉短缺,临时党支部通过多种途径联系筹措,终于跨区带回了同款奶粉,为母亲和婴儿解决了紧急需求。

为了缓解方舱特殊设备欠缺的难题,方舱副院长、桃浦市场监督管理所副所长林敏还化身“巧手鲁班”,就地取材,为患者制作辅助工具。一天,志愿者向临时党支部反映有一名老人因身体原因无法躺着睡觉,林敏从办公室拿出一张办公桌,三下五除二,改成了一张适合靠着的桌子,让老人的休息有了保障。一名尿毒症患者需要做腹部透析,但方舱内并没有输液架,林敏又找来了一些木条、钉子,经过约1个小时和维修工人的共同拼装,一个木制的简易输液架就完成了。

IMG_263

巧手“鲁班”林敏

看到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的付出和关怀,不少患者也纷纷发挥特长加入志愿服务队伍,为连亮路方舱医院注入温暖:志愿者郑先生在方舱内干起了维修工的老本行,哪里有管道堵塞、哪里有电器失灵,哪里就有“小郑师傅”的身影;毕业于上海电影学院的志愿者郭馨蔓是方舱内的小“网红”,她利用闲暇时间拍摄方舱生活系列短视频,和临时党支部策划拍摄《蔓蔓看连亮》小视频,介绍入院须知、宣传方舱内规则,传递正能量……

如今,连亮路方舱每层楼都有志愿者,尽管志愿团长、团员不断流动、更迭,但他们团结有爱、无私奉献的精神依旧延续传承了下来。正如一位志愿者所说,“我想用微笑、乐观、热情、真诚的服务去感染大家,相信阴霾终会散去,一定会前路光明!”

免责声明: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。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,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,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,请给我们留言。
      联系我们   SiteMap